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国服中山装的由来及中山装的政治地位


来源:品牌营销中心    更新时间:2014-06-17 9:12:35   浏览次数:12239

  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式。中国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中山装的创始人。 

  1923年,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于是主张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这样一来,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风琴袋”式样。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 (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也很适用携带随身必需品。 


  协助孙中山先生创制中山装的助手名叫黄隆生,广东台山人,原在河内保罗巴脱街开设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孙中山先生到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其店购物,相与攀谈。黄隆生获悉面前顾客即为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大为倾倒。恳切要求参加兴中会,为革命出钱出力。1923年黄隆生随孙中山先生在大元帅府任事。孙中山先生设计中山装时, 曾请他帮同规划和负责缝制,顺利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 

  当中山先生穿起自己设计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时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多是进口的 (当时这些东西多从外国进口),费事费钱。” 中山装由于具备好看、实用、方便等优点,所以一经孙中山先生提倡,就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习近平出访荷兰,与荷兰国王和王后会晤的时候穿了一件类似中山装的服装,媒体普遍报道说习近平穿的是“国服”,而一些专家教授也不失时机地说这体现了中国领导的文化自信和其他的种种自信。


  其实,这套衣服到底是不是国服,还可以深入讨论。很多人认为它是中山装,而中山装被认为是中国的国服;但这套衣服与中山装的区别甚是巨大。它的领子是不翻的立领,纽扣是暗的,而胸部的口袋,也只有一个。可以说它颠覆了中山装的一些关键构件。这款衣服看起来像中山装,但是在国内的正式场合,也从未见过中共领导穿过这样的衣服。所以我倒是认为这是一种中山装基础上的改革,创新,或许将来真的可以成为国服;但今天好像还不是。目前,世界服饰文化中的中国元素确实是相当的稀少,除了旗袍还有一定的市场,就看不出其他哪些服装有中国元素,尤其男性服装更是如此。这种状况下,民族主义者迫切地要想象一种国服以体现自信,其急迫的心情应该理解。


商院人物:解读国家领导人着装变迁​​​

  中山装据说来自孙装山的设计创造;但被叫做中山装,恐怕主要是因为孙中山穿的最为频繁,并赋予它许多意义。中山装,需要放到世界和中国的服装史中去认识。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上,中国和欧洲等文明卓著的民族在服装上都基本上走着一条越来越简洁方便灵活的道路。历史上,无论中国还是欧洲,其男性服装都不但繁复,而且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对于贵族和上层社会来说,更是如此。款式和色彩的简单化,是近两百年以内的事。我以为,主要文明国家男性服装的简化,主要是被军装所带动的;当然服装简化,服装体现的等级化消弭,也与世界主要文明国家的民主化浪潮有关。

  冷兵器时期的军装十分复杂,主要是有沉重而繁复的盔甲。但自从火器成为主要武器之后,军人的服装便必须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它必须有利于运动和训练,有利于追击和逃跑,而且军队的组织也格外需要整齐划一。所以,简便合身整齐划一的军装便诞生了。因为近代欧洲的军事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军装的简单化当然首先从欧洲开始了。随着军装的简单化,欧洲男子服装也开始了简单化的改革潮。

  当欧洲使用枪支军队的军装大大简化的时候,中国满清的军队还主要使用长矛弓箭武器,其服装还是那么笨重繁复。而当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中国致力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军事的时候,中国军队的装备、训练和服装也 逐渐西方化、简单化、合身化了。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建立北洋武备学堂,聘德国教官训练,军服也参用德式;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亦仿德制编练自强军,袁世凯采用德操编练新军,官弁军衣靴鞋均仿德式,颜色一律纯用黑色,“在营军衣均须窄小,尤须大众一律”。仿效西洋式样的新军军官军服,全国推行新式陆军训练军制改革是清末改制的一项内容,这种 变化,可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相媲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为适应新形势的第二次“胡服骑射”运动。

  这就是说,当时中国的军队已经实行简便的统一的欧式的军装。这是中山装诞生的大背景。至于孙中山具体如何设计改良引进中山装的,说法不少。从现在的一些资料看,可能是这样一种路径:孙中山从日本的学生装受到启发,而日本的学生装本来是就是军装的改版,至于日本军装,和中国的军装一样,都是从欧洲学来的,来自同一个发源地。至于日本自己,人家的民族服装是和服,和中国与欧洲传统的服装一样,是非常繁复的。

  孙中山设计推广的“中山装”,应该说是对于中国社会已经普遍存在的这类类似军装的简单化方便化实用化的服装进行了标准化操作,并赋予一定的政治和文化含义,比如,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等等。

  孙中山生前可能绝对想不到,真正把他的中山装真正弄成一种国粹的,是后来的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毛泽东登上大宝之后就一直穿着中山装,直到去世躺到水晶棺供人参观,从未有过改变。因此,中山装又被叫做“毛式中山装”,这种中山装打上了浓重的“毛氏”印记,成为毛氏政治和政权的一种象征。

  毛泽东时代,全国人民,不但男人,甚至很多女人,都穿着这种中山装。当然,严格说起来,这种服装不是正统的中山装。正规的“毛式中山装”只有各级干部穿,一般老百姓穿的是“军便装”,这可以看作是中山装的简化版。这种衣服的样式就是当时解放军的军装,但是颜色主要是蓝色,而不是草绿色。当时军队服装的草绿色具有神圣性,除了军人外老百姓是不应该穿的,不管他们多么向往这种色彩。当时全国数亿人民不分男女老少都穿蓝色的这种服装,因此那时的中国人也被叫做“蓝蚂蚁”。这种军便装与中山装的区别主要在于口袋。中山装四个口袋,都是明的,而军便装的口袋是暗的,而且不少军便装只有三个口袋。军官的服装是四个口袋,四个口袋的衣服认为是干部专有的,士兵和老百姓穿四个口袋的服装有僭越之嫌,因而一般不会是四个口袋的;之所以军便装的口袋是暗的,大概也是因为明的口袋是干部身份的标志,人们不能僭越吧?这种区分,正是那个时代人们身份等级的强烈象征。

  实质上并无什么专门的规定要求人们必须穿这样的衣服,但是全国几亿人民,数十年如一日地穿着这种衣服。形成不一种顽固的传统。中山装被赋予某种神圣性。很多人的这种衣服是非常破旧的,是补丁摞补丁的,但如果一个男人有一件可以拿得出来的或预备走亲戚或参加重要活动或结婚当新郎时穿的稍微新一些的体面衣服,那当然百分之百地就是蓝色的军便装。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发生变化,第一件变化就是人们的服装丰富多彩了,尤为重大的变化是西服重新进入中国。但是,西服受到强烈的批判和抵制,因为它是西方的。批判西装的人认为穿西装就是全盘西化,就是洋奴卖国贼,就是坚持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就是崇洋媚外的洋奴。在悬挂着马恩列斯巨幅画像的地方,维护中山装的人唾沫横飞地批判西装,维护中山装。他们不知道,马恩列斯巨幅画像上,他们穿的都是西装,而中国的中山装,追根溯源也仍然来自这种服饰系统。为此,力行改革开放的中共领导人不得不自己带头穿西装而引领示范,胡耀邦,赵紫阳那些领导,以及当时政治局常委如李鹏胡启立这些人,在党的大会上,在出国访问时,在重要的场合,都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风格是前辈们有很大不同。

  中国历史上,服饰一向承载着巨大的政治意识形态使命,中山装自然也不例外。国外有人曾说,观察中国政治的走向,只需看最高领导人在重要场合穿西装还是穿中山装。这可以说是非常英明的论断。胡耀邦他们带头穿西装,中国打开国门努力融入国际社会。八九风波后新一届领导是整齐地穿着中山装出席重大的活动的。只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改革开放再次成为主旋律后,中共领导人再次以西装而不是中山装示人。而2009年国庆60周年胡锦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身着中山装曾引起人们的猜测。甚至连作为中共喉舌的CCTV的主持人穿什么衣服,也往往成为观察中国政治走向的风向标。今年春节晚会上,一向以高八度声音朗读口号式政治大话而被人们深深反感的朱军穿着中山装主持节目,就受到人们的议论。

  服装确实能够体现民族精神,民族自信,民族情感。不过同样重要的是,服装它本身也是个性化的,审美化的,实用化的。一种服装能不能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服装被自己民族坚守,被其他民族尊重甚至学习引进,与它是不是美观,是不是方便等等密切相关。中山装能够一度成为中国的主流服装,主要是因为当时它比历史上中国人穿着的长袍马褂更为实用和方便。但中山装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太死板,太严格。它的五个纽扣不但必须时刻扣上,而且脖子下面的钢丝领扣尤其要扣严;和正统的西装一样,中山装也必须有雪白的衬衣相衬托。但是,在中国亿万人穿中山装的时代,有多少人能够有条件拥有几件雪白的衬衣呢!说起来现在的人根本不能向相信,无法明白:那时候流行一种叫做“假领”的东西,就是只有一件或几件雪白的的确良的领子,套在中山装的领子里面。晚上取下来洗干净,第二天继续套上。你以为他有数件雪白的衬衫轮换着穿,实际上他只有几件领子,可能连一件衬衫都没有。改革开放前服装的单调乏味,物质的极度短缺贫乏,以及普通人从没有尊严中寻求尊严的辛酸无奈,就是这个样子。虽然中山装并不能为这种短缺、贫穷和辛酸负责,但是极力维持中山装正统地位的顽固守旧势力,正是造成短缺、贫穷和没有尊严日子的根本原因。



需要定制、采购工作服、劳保服相关产品及资料的用户,可拨打公司服务热线:028-6141 6833;我们期待您的来电及咨询,您的满意是我们服务的宗旨,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