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方制服之黄马褂分类及作用
来源:品牌营销中心 更新时间:2014-06-16 14:04:56 浏览次数:9064
马褂是中国清朝时一种官方服饰。马褂是满清官员制服的一种,设计上方便骑马时穿著。马褂的颜色和用料皆与穿著者的阶级有关,当中黄色是皇帝的专用产色,只有皇帝近身的侍卫,或者获皇帝特别赏赐者才可以穿著。在清朝,能获得赐穿黄马褂有代表著得到皇帝的宠信,是一种个人的荣耀。
清朝官员的制服分为“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几种。当中行服是出外时所穿,而马褂(亦称为“行褂”)即行服的一种。马褂的设计是为方便骑马射箭,因此衣长只及股,袖长至肘。在马褂之内还要再穿上大袍。
根据清官规定,有四类人可以穿著淡黄色的黄马褂:
行职褂子
第一类是皇帝出行时,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随从,必须穿著黄色的马褂以壮行色。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职褂子”,没有花纹及图案。因为是因职而穿著,离开工作岗位,或者非与皇帝同行时便不能穿。
行围褂子
第二类黄马褂是皇帝狩猎校射时所赏赐的。清代的各皇帝至咸丰为止俱有每年狩猎的习惯。在皇帝围猎、校射时表现出息,或者向皇帝献猎物者,都可能得到皇帝赏赐黄马褂。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围褂子”,按规定只有在跟随皇帝狩猎时才可以穿著。平时无故穿上属于犯禁,是可以被治罪的。
武功褂子
第三类黄马褂是因特殊功勋而得到奖赏。这种赏赐又称“武功褂子”,得赏者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著;意义上才属于一般人平时所说的“赐穿黄马褂”。据考据,这种赏赐方式在清初并不盛行,一路至嘉庆年间都未见于史书;相信是在道光或咸丰以后才开始出现。到了太平天国起后更多见赏赐于对太平军作战有功者。而获得赏赐者不单是有军功的战将,有时为皇帝(或太后)办事得其欢心亦可能获得赏赐。清末时慈禧太后便曾赏赐为其开火车的司机黄马褂一件。
特使特赐
第四类是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通常情况下,皇上特赐某官员黄马褂的诏曰宣读后,被特赐黄马褂的官员须骑马绕紫禁城一周,这种威武而又庄严的仪式,在咸丰年间最为盛行。
整个清朝最出风头的“黄马褂”则是李鸿章穿着的那一件。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进行马关条约谈判,返回驿馆时,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行刺,脸部中枪,血染黄马褂。李鸿章迷糊中不忘叮嘱随员,将换下来带有自己鲜血的黄马褂保存好,不要洗掉血迹。嘱咐后他长叹一声:“此血可以报国矣”。
需要定制、采购工作服、劳保服相关产品及资料的用户,可拨打公司服务热线:028-6141 6833;我们期待您的来电及咨询,您的满意是我们服务的宗旨,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