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沈从文与古代服饰文化


来源:品牌营销中心    更新时间:2017-09-21 10:03:02   浏览次数:5770

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先生,还有另一个身份——历史学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亚蓉研究员最熟悉的却正是这位开创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先河的沈从文先生。
2017年9月8日,王亚蓉在社科院考古所做了题为“沈从文与古代服饰文化”的学术讲座,介绍了纺织考古自沈从文先生经王㐨先生和王亚蓉先生以及到现在以王继胜、司志文、傅萌、贾汀等为代表的年青一代纺织考古人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举了江西靖安东周大墓、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战国楚墓和江西赣州慈云寺塔天宫暗龛三个纺织考古的例子,展现纺织考古人工作的科学、严谨、细致、艰辛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此外,王亚蓉先生还就“中国历代服饰博物馆”提出了大致的设想。一、纺织服饰研究工作之肇始 
一九六三年,周恩来总理在外交出访中,发现了以丝织闻名的我国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纺织、服饰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形成巨大反差,因而嘱托沈从文先生完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礼品书一事,为中国纺织文化的世界文化地位明晰定位。 
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荡后,直至1981年9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文版和日文版终于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这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开山之作。当时,沈先生带领王㐨先生和我在香港商务印书馆办事处做校对书稿工作。期间沈从文先生还抽空到中山大学拜访老友商承祚和容庚先生,当时三位耄耋智者欢愉的场面,令人十分感动,当天商先生还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本书题写了书名。 

沈从文先生对文物、史料的研究兴趣很早就已开始,从上世纪30年代就特别注意有关其家乡湘西苗乡地区的各种工艺制作,而且在40年代就开始写了一些关于纺织考古的论文。解放后更是因工作变更的需要,他全身心投入到了文物研究、宣讲的工作中。周总理的嘱托成为一个契机,让沈先生将更多的心智投入到纺织服饰“史、实互证”的研究工作中。如1953年沈先生在《新观察》上发表了《织金锦》的文章,一万余字,文中他提出许多当时其他人并没有关注过的新观点。其中,许多东西的命名、定名就是沈先生定的,如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玉衣”的概念就出自这篇文章。果不其然,1968年发掘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与其妻窦绾墓便有金缕玉衣出土,证实了沈老的推论研究。 
五禽戏之熊戏 
一九七八年,沈先生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室。由沈从文先生提议,经胡乔木院长批准,王㐨先生与我正式成为沈先生助手,开创了纺织考古文物研究之先河,倡导“以物证史”的唯物主义方法研究服饰文化。王㐨先生与我虽不能与沈先生相匹,但也确实完成了些先生未有涉足的工作,反而使得先生晚年的工作更加顺利,我们的实践与先生的研究结合,更对我们自身受益极大,可谓我辈之大幸。 
王㐨先生与我共同参与了包括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荆州江陵马山一号楚墓、陕西法门寺唐塔地宫、河北满城中山王刘胜墓、北京大葆台汉墓、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等纺织品的发掘保护修复工作。王先生身体状况下降后,我个人则独立主持了新疆民丰尼雅东汉墓、北京老山汉墓、湖南沅陵元墓、北京石景山清代武官墓、江西靖安东周大墓、江西赣州慈云寺塔北宋文物、河北省隆化鸽子洞元代洞藏文物、辽宁省叶茂台辽墓等多处纺织品文物的发掘和修复保护及研究工作。这些工作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历代纺织文物实物链,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也在实践中完善了纺织文物的保护与工艺技术的研究。 
二、纺织考古领域的实践与研究 
江西省靖安县位于赣西北宜春市,东南距南昌80公里。江西省靖安县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平原,北河由西往东横贯全境。东周大墓所在的水口乡位于县城西侧十公里处,为丘陵向西部山地的过渡地带。水口盆地东西长约三公里、南北宽约二公里,东周墓葬就位于盆地南侧边缘。 
因包裹尸体的竹席十分脆弱,便采取了卷取的办法,同时又需要注意保水。提取后发现当时竹席的编制工艺与现代几乎相同,均为横竖的“人”字纹。 

江西靖安东周大墓发掘-纺织品起取、清理 
(二)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战国楚墓 
江陵马山1号楚墓N10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左:复原件、右:原件) 
上述例子或许应该让大家有所感触,真实的纺织文物史有时会被盲目所误解。马山楚墓是我们首次得见并清理获得的战国珍贵丝织品,作为对纺织品进行剥离、保护、记录的实践者,我们工作的认真严谨是在当时都有目共睹的。即便是这样,对于田猎纹绦的认识,在初期却仍不正确,甚至发掘报告上也误写成织绦。 
马山一号楚墓的N10衣袍复制品 
对马山楚墓纺织文物的复制工作,使得沈先生十分欣喜,他甚至说“将多年经历过的代表性衣物这样一件件的做下去,放在一间屋子里展示出来,就是中国历代服饰博物馆了”。而哈佛的张光直教授更是激动地指出:你的这些工作就是应用实验考古学研究方法对古代服饰的再现,这使兴起于美国的最新的研究方式,没想到已在中国出现,在尚不够受重视的新兴学科——纺织考古中尝试起来。他鼓励我不断地继续下去。 
2004年5月26日。江西赣州市博物馆在对慈云寺舍利塔进行维修,在第四层内壁暗龛中发现了大批北宋初年残碎文物。 

残片整理初期利用考古学中的器形分类的方法,将众多的残片经由材质、颜色等基础特点进行初次分类拣选。而后将这些经过分拣的纸绢类文物残片再根据其画意拣选分类,将残片再拼合选取相近画意逐渐拼对。经过初步拼对后,再经过用桑蚕单丝网连接定型,画心闷透后揭命纸,衬纸吸水排实,破损处延缺损边刮口,依缺损轮廓引补,贴折条等步骤后,共修复三十余张北宋时期的供养画,传世的当时此类绘画几乎没有。当时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看后,一边看一边摇头说:“看不懂,看不懂”,并建议任何专家都不要写结论性的观点,考古报告完整公布资料,让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研究当中。 

中国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述着:中国人的衣着服饰文化从发纫到举世辉煌的点点滴滴,半个多世纪的纺织考古科学发掘也呈现给世界一条服饰文化实物链。从辽宁发现的距今四万五千年左右的小孤山超细骨针到河姆渡的纺织机具,再到马山、马王堆、法门寺、尼雅纺织品文物等,雄辩地展示了中国服饰文化历史上的辉煌。我国养蚕织绸技术是呈现给世界的重大发明。 
中国历代服饰博物馆应包含以下几种功能: 
3、广泛征集、保护、展览社会流散古代纺织品文物; 
6、印染工艺(植物、矿物、动物三种系列); 
9、饰品(冠戴、靴鞋、首饰、衾被、配饰)。 
<span yahei';font-size:16px;line-height:2.5;"=""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5;">匆匆几十年过去,华发斑白,回收往夕,仅凭自己的一点执着坚持下来。所幸的是对沈先生可以说问心无愧了,一方面沈先生开创的中国服饰研究事业在推进,沈先生的实验考古学的精神没有熄灭,仍在默默的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沈先生的研究经过不断的努力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传承有序,一支古代纺织品保护研究的年轻队伍已基本成熟并日渐在壮大。 



需要定制、采购工作服、劳保服相关产品及资料的用户,可拨打公司服务热线:028-6141 6833;我们期待您的来电及咨询,您的满意是我们服务的宗旨,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